电 话:0538-8629068
传 真:0538-8629069
网 址:guotaiminan.net
技术咨询qq:2020720991
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限公司
地 址:泰安市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
进入六月之后,养殖水体发红的现象愈来愈多,虽然还有其它因素导致水体发红,但很大程度上是养殖水体富含有机质(养殖前期出现甲藻主要是施肥过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后期主要是投料多、有机污染积累多,或者排换水量不够或管理不当),导致甲藻爆发式的增长繁殖,致使水分层,并发出腥臭味,并且致使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适宜水环境条件下,刺激赤潮甲藻类如夜光藻、祼甲藻等大量繁殖造成的。
什么是裸藻:
也称绿虫藻。是一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无细胞壁,具鞭毛,能游动。广温型,喜强光高温(20-35℃),主要生长在淡水环境中,春夏季节常在有机质较多的污水内大量繁殖,使水质成绿色。
裸藻可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生物指标
裸藻水容易倒藻,不好处理,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重点防控的种类。
裸藻水色表现
一期表现:水色变化不大,只是在下风处有绿色或褐色藻沫,是少量裸藻死亡的结果,水质指标无变化,基本正常,鱼虾摄食、生长正常。
二期表现:水色略有变化,颜色发暗,下风处藻沫很多,氨氮、亚硝态氮略有升高,水质混浊,悬浮有机质多,镜观裸藻活力差,有死体,鱼虾摄食差,但大部分能抢食,部分呈浮头状,散布于全池,无围增氧机现象。
三期表现:水色变化很大,由蓝绿色或红褐色变为灰绿色或灰褐色,下风处藻沫很多,面积很大,腥臭味很浓,悬浮的有机质多,水质混浊似稀粥状,鱼虾基本不摄食,多在水面,呈浮头状,死亡增多。
甲藻
甲藻又称"双鞭甲藻"。像动物一样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植物的根本特性,大多数的甲藻具有很厚的比较好分辨的细胞壁,并且又由许多的小甲片组成。甲藻为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分布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都有,海生种类很多。
甲藻水色表现
甲藻喜欢生长在有机物质多、硬度大、微碱性的水体中。它们大量繁殖时,水呈红棕色俗称“红水”。甲藻为一大类鞭毛藻的总称,体呈卵圆形,大量繁殖时,常可改变其生活水域的颜色。
甲藻大多都含有藻毒素。如:链状裸甲藻﹑舌甲藻、亚历山大藻属含麻痹性贝毒PSP;翅甲藻属含腹泻性贝毒DSP;短裸甲藻含神经性贝毒NSP;具毒冈比甲藻含西加鱼毒素CFP。
甲藻繁殖速度很快,条件合适(高温、强光)时能很快形成种群优势。并更为快速的吸收水体营养,导致其他藻类因缺乏营养而消亡。
甲藻具较强的趋光性。白天会游到水体中上层,所产生的氧气不仅不能到达池底,而且一些水质较差的水体还会有部分逸散出去。到了晚上甲藻又会沉底耗氧。所以出现甲藻一段时间之后养殖动物体质都会渐渐变弱,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状况。
当甲藻形成种群优势后,会很快耗尽水体溶氧,导致养殖品种缺氧死亡。
当水体营养消耗殆尽后,甲藻也会大量死亡。而这些死藻带来的污染和毒害的持续时间相当长,将是区域性长时间的灾难。
卵甲藻还能附在鱼身上,过寄生生活,吸收鱼体养料,刺激鱼体增生粘液,使鱼体像涂了一层米粉似的,故称“打粉病”。
裸藻、甲藻处理方法
1.传统的治理—化学消杀
二氧化氯、氯制剂等化学药物杀有害藻。
危害:
①强烈的刺激性
②倒藻缺氧
③藻毒素大量释放
2.科学安全的方法(抑制活性、定向培藻)
物理方法+生物方法
①改变有害藻适应的环境
②提高盐度、降低pH值
补充有益藻,有益菌,分解掉死藻,使有益藻占优势。通常以生物方法为主,物理方法为辅治理。
裸藻、甲藻预防措施
1.对于经常起水华、老化、过肥的池塘,在消毒时建议使用氯制剂。
2.发生裸藻时要在初期就要进行控制,不要等到中后期再进行控制。因为在前期发现裸藻及时进行处理是能控制住的,当大量繁殖起来,整个池面铺满裸藻,就不利于处理。
3.老的池塘留有甲藻的“种子”沉在底泥中,因此要清淤并用微生物制剂分解。
4.科学肥水,定向培养有益藻,控制有害藻类。
5.注水注意,不用含甲藻丰富的水源;养殖水位不宜过浅,池塘水经常循环,以培养硅藻(小环藻)、绿藻(小球藻)等有益藻,减少甲藻、裸藻繁殖。
6.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有机物和死亡的藻类,避免水、底富营养化。
7.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停料2-3餐。
温馨提示:针对裸甲藻的处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重预防,防大于治。
2.注意用菌分解。
3.科学合理用肥(忌用有机肥,粪肥)。
4.慎换水。
5.慎用化学药物。
6.把握时机,讲究方法。
7.注意虫量。
温馨提示:水产人要根据自己池塘的实际情况分析数据,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需要找专业老师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