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538-8629068

联系我们


电   话:0538-8629068 
传   真:0538-8629069 

网   址:guotaiminan.net
技术咨询qq:2020720991 

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限公司

地 址:泰安市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

菌种延滞期原因及影响因素解析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公司新闻

菌种延滞期原因及影响因素解析

发布日期:2025/11/21 8:10:10 点击:23

菌种移种后出现延滞期(又称适应期),是微生物在新环境中从 休眠 / 稳定状态快速增殖状态过渡的必然过程,核心是微生物需完成一系列生理调整以适应新环境,之后才会进入对数生长期。以下从本质、菌种活动、影响因素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为什么会有延滞期?

核心原因是新环境与原培养环境存在差异,且菌种在移种过程中可能经历 应激(如温度变化、营养波动、机械损伤等),导致其无法立即启动增殖。具体逻辑:

 

原环境中,菌种已适应特定的营养组成、温度、pH、渗透压等条件,代谢系统(酶系、转运蛋白等)处于 适配原环境的稳定状态;

移种后,新环境的营养种类 / 浓度、物理化学条件(如 pH、溶氧)可能发生改变,甚至可能存在抑制物(如移种时带入的残留试剂、新环境中的代谢废物);

菌种需先 感知环境变化,再通过调整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此过程中细胞不分裂或分裂极慢,表现为群体数量几乎无增长,即延滞期。

简单类比:如同人类从一个熟悉的城市搬到陌生城市,需要先找住所、适应气候 / 饮食、熟悉环境,之后才能正常工作生活,这个 适应过程就是延滞期。

 

 

二、延滞期的菌种在做什么?(核心是 生理准备,而非 停滞

延滞期内,菌种的细胞数量基本不变,但代谢活动异常活跃,所有生理过程都是为 后续快速增殖做准备,具体包括:

 

修复损伤:移种过程中(如接种环刮取、离心、稀释)可能导致部分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或 DNA 受损,延滞期内细胞会启动修复机制(如 DNA 修复酶、细胞壁合成酶),恢复细胞完整性;

 

合成适配新环境的酶系:

若新环境的碳源、氮源与原环境不同(如原环境用葡萄糖,新环境用乳糖),细胞会启动 诱导酶合成(如乳糖操纵子表达 β- 半乳糖苷酶),以利用新营养;

 

若新环境营养浓度较低,细胞会合成更多营养转运蛋白(如载体蛋白、通道蛋白),提高对营养的吸收效率;

 

调整代谢平衡:

适应新环境的 pH、渗透压:通过合成质子泵、积累相容性溶质(如脯氨酸、甜菜碱)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稳定;

 

适应溶氧条件:好氧菌会合成更多呼吸链酶(如细胞色素 c 氧化酶),厌氧菌则关闭有氧代谢相关酶系;

 

合成细胞增殖所需的关键物质:积累 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细胞壁合成的前体物质(如核苷酸、氨基酸、肽聚糖前体),同时合成核糖体、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等增殖必需的大分子复合物;

 

恢复细胞体积与重量:部分休眠态菌种(如芽孢萌发后、 stationary phase 细胞)在延滞期会吸收营养,增加细胞体积和干重,为分裂做准备。

 

总结:延滞期是 蓄能期”—— 细胞不分裂,但在疯狂 备货(酶、营养、结构物质),一旦准备就绪,就会进入对数期快速增殖。

 

 

三、延滞期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延滞期的时长由 菌种自身特性环境条件共同决定,核心是 环境差异大小菌种适应能力,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 菌种自身的遗传特性与生理状态

菌种的适应能力:不同菌种的 环境容错率不同。例如,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对营养和 pH 的变化适应快,延滞期短(通常几分钟到几小时);而极端微生物(如嗜热菌、嗜酸菌)对环境变化敏感,移种到非最适环境时延滞期极长(甚至几天)。

菌种的初始生理状态:

对数期(exponential phase)的菌种:代谢活跃、生理状态稳定,移种到相似环境时,延滞期极短(甚至无明显延滞期);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或衰亡期(death phase)的菌种:代谢缓慢、部分细胞处于休眠态,移种后需先恢复代谢,延滞期较长;

芽孢 / 孢子状态:芽孢(如枯草芽孢杆菌)萌发需要先打破休眠,合成新的代谢系统,延滞期远长于营养体。

 

2. 接种物与新培养基的环境差异

环境差异越大,菌种适应时间越长,延滞期越长:

 

营养组成的差异:

若新培养基与原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如维生素、氨基酸)完全一致,延滞期短;

若新培养基缺少原培养基中的 速效营养,或含有菌种从未接触过的 难利用营养(如纤维素、复杂多糖),菌种需合成新的酶系,延滞期会显著延长;

新培养基营养浓度过低时,菌种需更长时间积累营养,延滞期也会延长。

 

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

温度:偏离菌种最适生长温度越远,延滞期越长(如大肠杆菌最适温度 37℃,移种到 20℃时延滞期是 37℃时的数倍);

 

pH 与渗透压:偏离最适 pH 或渗透压过高 / 过低,会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酶活性,菌种需调整内部平衡,延滞期延长;

 

溶氧:好氧菌移种到低氧环境,需合成更多呼吸酶,延滞期延长;厌氧菌移种到有氧环境,可能因氧化损伤延长延滞期(甚至死亡)。

 

抑制物的存在:新培养基中若含有抑制物(如抗生素残留、重金属、代谢废物积累),菌种需先降解或耐受抑制物,延滞期会延长。

 

3. 接种量的大小

接种量越大,延滞期越短:

 

接种量大会带来两个优势:

菌种在新环境中快速形成 群体效应,分泌的代谢产物(如酶、信号分子)可加速营养利用和环境适应;

 

接种量高时,单位体积内的活菌数多,即使部分细胞受损,仍有足够多的活跃细胞快速启动代谢,缩短适应时间。

例:接种量从 1% 增加到 10%,大肠杆菌的延滞期可能从 2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

 

4. 培养条件的预处理

若新培养基在接种前经过 预温(与原培养温度一致)、“pH 调整(适配菌种最适 pH),可减少环境波动,缩短延滞期;

 

若新培养基中添加菌种熟悉的 生长因子(如原培养基中的特定维生素),可避免菌种合成生长因子的时间,缩短延滞期;

 

接种前对菌种进行 梯度适应(如逐步调整培养基成分、温度),可显著缩短延滞期(工业发酵中常用此方法优化生产)。

 

5. 移种过程中的操作应激

移种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温度骤变、渗透压冲击等应激,会延长延滞期:

 

例如:接种时剧烈搅拌导致细胞破裂、离心速度过高损伤细胞膜、接种后温度从 10℃骤升至 37℃,都会让菌种需先修复损伤,再适应环境,延滞期延长。

 

总结

延滞期是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 生理过渡阶段,核心是菌种通过修复损伤、合成适配酶系、积累增殖物质完成准备;其长短的核心影响因素是 菌种自身适应能力环境差异大小”—— 菌种适应能力强、环境差异小、接种量大、操作温和,延滞期就短,反之则长。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