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538-8629068

联系我们


电   话:0538-8629068 
传   真:0538-8629069 

网   址:guotaiminan.net
技术咨询qq:2020720991 

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限公司

地 址:泰安市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

科学看待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的问题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水产

科学看待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5/10/18 16:44:26 点击:1669

    抗生素是一类防治细菌感染和控制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对人类和动物疾病防治起重要作用。较早用于人类的抗生素是1928年弗莱明发明的青霉素,近100年来,挽救了无数生命。人病了,需要使用抗生素,动物病了,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水产动物是养在水中,其养殖环境中也会有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一旦养得不好,发病了,也需要抗生素来进行预防和治疗。那么,养殖过程中一旦使用了抗生素,水产品就不宜食用了吗?当然不是!只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标准量的抗生素,即所谓“国标渔药”,严格遵照使用剂量和用药方法,生产出来的水产品是达标的健康食品。
  
  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等养殖渔业较为先进的国家,采用抗生素治疗养殖鱼类疾病,也是通行的方法。例如,美国长期采用盐酸土霉素等治疗沟鲶的细菌病,日本采用多种抗菌素治疗养殖五条鰤的细菌性疾病,都是被允许的通行方法。我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乳酸诺氟沙星、烟酸诺氟沙星、噁喹酸等抗菌素和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等磺胺类药物,用作水产用兽药,是合法的。以我国罗非鱼养殖为例,农业部批准用于罗非鱼的抗生素有三种,即土霉素、氟苯尼考和噁喹酸。目前罗非鱼已经成为中国食品单一产品出口量较大的产品,已出口到全世界30多个国家,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俄罗斯,药物残留检测都非常严格,像日本的检验标准就达100多项;所以,中国养殖的罗非鱼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有的人一提到抗生素残留,就很害怕,就跟“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等等耸人听闻的危害扯上关系;其实,抗生素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当代人类寿命之所以能延长,抗生素的作用功不可没。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就是耐药性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体接触抗生素多了,很多细菌就会产生耐药性,就对这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如青霉素在几十年前使用时,患者只要注射很少剂量(几千乃至数万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控制致病菌的感染,现在青霉素的使用剂量已经提高到几十万乃至百万单位以上,正是因为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一旦这些耐药细菌有朝一日导致人体发病,医生治疗起来就较为困难。所以,一般来说,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原则上轮不到动物使用,动物使用的抗生素都是人医不再使用的种类。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逐渐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就是养殖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养殖的品种越来越专一化,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增大效益。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规范化养殖,生产的产品也更信得过。原因很简单,这种养殖场多为大公司经营,注重信誉,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所以,老百姓消费也要首先选择在大商店购买有品牌的水产品。
  
  有的人说:长得又肥又大的鱼,是不敢吃的。认为肥胖鱼是吃抗生素吃出来的。这种说法没有一点科学依据。现在集约化养殖出来的鱼都是比较肥满,但不是靠吃抗生素吃出来的。抗生素不是营养物质,鱼吃再多的抗生素也长不肥胖,只有营养过剩才能肥胖。而现代养殖场的水产动物通常都营养过剩,因为养殖户需要它们尽快长大,获得较大效益,就要增加投喂饲料。例如罗非鱼,每天会投料2-3次,每次投喂后,鱼肚子都鼓鼓的,就会长得肥肥的,通常5-6个月就可以上市了。
  
  有人还认为:吃人工饲料长大的鱼就不好,是喂了药的,喂了抗生素的。这种说法也太片面了。其实养殖的鱼喂不喂抗生素,有没有药物残留,与喂不喂人工饲料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跟鱼儿生不生病有关系。没有生病的鱼是不会投喂抗生素的,因为一者没有必要,二者无故投喂药物会增加不必要的养殖成本。水产养殖中使用的人工饲料加不加抗生素呢?少量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所以,饲料中容许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但这些抗生素在人医是不会使用的,如杆菌肽锌等可抑制畜禽消化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增进食欲,促进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国内外将其用于养殖业抗菌促生长。水产动物也可以使用这类抗生素。但不是所有的抗生素都能作为养殖业抗菌促生长。2001年农业部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明确规定土霉素、黏杆菌素、杆菌肽锌等10多种抗生素品种可制成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只要使用国家批准使用的品种,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就不会出现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当前社会上还流行一种说法:“土品种”即当地品种、野生品种和自然水体(江河湖泊/天然海区)养殖的品种就很健康。对这种说法要做具体分析,我国的水产品多数是人工水体如池塘或工厂养殖出来的。如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水质要求进行水产养殖,生产出来的水产品就是健康的。恰恰相反,如果自然水体受到污染,如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流中的水产动物就是不健康的。同时,由于自然水体生长的水生动物,往往由于其饵料不充足,生长速度很慢,与人工饲养的品种相比,野生种类往往生长周期要长很多。生长周期长,蓄积的毒素就多一些,例如野生的河豚往往毒性很大,而人工饲养的河豚毒性很小或者没有毒性。所以,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野生河鲜或海鲜。
  
  那么,普通的消费者,怎样来挑选相对好的水产品呢?有人说:鲜活水产品就是健康的。这种说法也是不合理的,其实,药物残留超不超标,与水产品是否鲜活关系不大,鲜活的水产品不等于无害水产品。一般来说,价格越贵的水产品,由于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都很怕其发病,所以常常稍微有点问题就用药处理,就容易出现抗生素超标。而价格相对便宜的大众产品如罗非鱼、草鱼、鲢鱼等,由于相对容易饲养,且养殖户对用药成本相对难于承受,就较少使用抗生素,药残问题就相对较少。所以,推荐消费者尽量选用普通的品种,食用大众水产品较为有保障。
  
  总之,养殖鱼类体内抗菌素的残留问题,显然是与养殖业者不科学、不规范地使用药物是有关的。但将彻底解决水产品药残问题的希望寄予禁止使用抗菌素上面,是养殖业者无法承受的,也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