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538-8629068

联系我们


电   话:0538-8629068 
传   真:0538-8629069 

网   址:guotaiminan.net
技术咨询qq:2020720991 

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限公司

地 址:泰安市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

秋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公司新闻

秋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发布日期:2024/9/9 9:34:19 点击:510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降低,部分地区温度骤降,水环境变化大且复杂,水产动物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同时多种水产动物经过夏季的快速生长期后,在秋季进入丰产丰收的关键期。做好秋季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是确保养殖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为确保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有序,现研究提出秋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一、鱼类

1.投喂管理:秋季早期阶段天气转凉,水温适合养殖鱼类快速生长,投喂要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进行。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养殖水体水质、养殖鱼类摄食情况等及时做出调整,投喂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到达秋季中后期,水温逐渐降低,鱼的摄食量下降,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尽量晚停食,为鱼类越冬储备充足营养和能量。对主养草食性鱼类的鱼池,利用秋季青绿饲料充足的优势,加大青绿饲料投喂量。一般先投喂青绿饲料,待吃完后再补充投喂全价配合饲料。

2.水质管理:一般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不超过20厘米,保持鱼池水位在较高水平,以提高鱼池鱼载量,并有效减缓水温波动。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避免在傍晚加水导致池水缺氧。合理使用增氧机增加鱼池溶氧,一般在晴天中午、阴雨天清晨、阴雨连绵天夜间开启2-3小时;全天24小时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池水的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等指标,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换水、增氧、消毒等应对措施,确保鱼池水质稳定。

3.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摄食等情况,据此调整投喂、水质管理等措施。及时清除水中死鱼、杂草、漂浮物等,防止水质恶化。重点检查池水溶氧状况,防止鱼类半夜到次日黎明发生浮头、泛塘;鱼群有浮头预兆时,立即开启增氧机;对没有配备增氧机或有停电风险的,可采取加注新水或全池泼洒增氧剂的措施来增氧。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体受伤后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4.适时起捕:根据市场售价,可适时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以降低鱼池中养殖鱼类密度,降低鱼池的鱼载量压力,促进剩余养殖鱼类的生长;同时避开商品鱼集中上市高峰期。在起捕前一天停料或减少投喂,鱼饱食易在拉网、运输过程中死亡。起捕时间选择天气晴好、水温适宜、溶氧较高、无鱼浮头的黎明时分。不能在闷热、傍晚、鱼浮头时拉网捕捞。拉网后及时开启增氧机,适当加注新水。

二、虾蟹类

1.苗种选择:投苗前需对种苗进行常见病原检测,选择优良品种生产的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生产,不可使用检出疫病病原的苗种。

2.水质调控:要关注天气变化,在温度剧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前后应及时调控养殖水体。对于开放的池塘养殖模式,天气变化前4天,用对虾饲料或鱼饲料、糖类等作为培养基扩繁益生菌,益生菌扩繁时间一般36小时以上。天气变化前3天,需要对养殖池塘底质用增氧型消毒剂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后约2小时用含氯石灰(水产用)处理水体。水体消毒后约12小时,使用活化培养的益生菌菌液和藻类营养盐重新构建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天气变化前1-2天,新的藻类和菌群快速生长,将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养殖池塘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也将有效提升。加强极端天气前的预防管理,合理控制池塘水深,加固池堤和水电设施,疏通应急水渠,避免灾害天气造成池水漫灌、池堤决口、水电设施损坏等;配置一定的蓄水池,应对干旱天气时养殖池塘的用水需求。

3.使用二级处理水养殖:受天气变化、发病池塘水排放等影响,外源水体质量不稳定,可能含有病毒、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外源水进入虾蟹养殖池塘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建议采用二级处理,设置2个蓄水池,外源水进入一级蓄水池后进行消毒和沉淀处理,2天后将表层水引入二级蓄水池再次进行消毒和曝气处理2-3天,水体余氯去除后将表层水引入虾蟹养殖池塘。

4.饲养管理:一要做好水草管理。针对淡水青虾、中华绒螯蟹等品种,定期维护池塘中栽种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及时清理腐败水草,确保水草处于良好生长状态。二要加强投饲管理。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虾蟹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的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败坏养殖水质。

建议有条件的对虾养殖场进行分级养殖。将P3P5仔虾进行10天标粗,标粗结束前检测仔虾中常见病原并观察仔虾健康状况,选择无特定病原检出的健康仔虾转入暂养池进行30天的暂养,暂养结束前检测对虾中常见病原、观察其健康状况,选择无病原检出且健康状况良好的对虾,进行50-60天成虾养殖。分级养殖中,需对标粗池、暂养池和成虾养殖池进行严格物理隔离,防止病原在不同池塘间的潜在传播和扩散风险。养殖过程中使用商品化饵料,加强投饲管理,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及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的饲料投喂量。

三、贝类

1.浅海养殖贝类生产管理:

1)做好分苗工作。苗种经过夏季的生长,秋季分苗是浅海养殖贝类生产的关键节点。分苗时要搭好凉棚,宜趁早晚时分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间,防止日晒风吹雨淋。高温期分苗可由船员在海上平台操作,如把原来的苗袋翻过来装到纱窗网袋中,如原苗袋中装苗太多,应在翻过袋后刷下一部分进行稀疏。如果在原苗袋中已经出现死亡,去除死亡贝苗。暂养水层1.5-2.0米,大风后及时检查,防止坠石掉落,苗绳互相缠绕。苗袋附泥多时,可在水中来回轻轻摆洗。不要在附着生物多的海区暂养。

2)做好向养成笼分苗。根据贝苗规格、暂养笼放苗密度、笼子干净程度并结合分苗周期长短确定。防止高温刺激,在贝壳张闭频繁有较多咬合现象时停止分苗。防止干露脱水,运苗、倒笼、进筛、分苗、缝笼、挂苗等各环节紧密衔接,不积压。运输途中勤泼水,保持湿度。尽量在海区分苗,如养殖区过远,分完后可在近区暂挂后再倒出去。避免浑水造成窒息和高温海水的刺激,暂养笼不要在近岸浅水中长时间堆积,尤其是中午。减少机械损伤,注意轻拿轻放,用网片或塑料圆孔网代替铁筛子。搞好苗种筛选,将贝苗分为2-3个档次,分别装养成笼及暂养笼,使每层的贝苗数量基本一致。

2.滩涂养殖贝类生产管理:

1)加强日常管理。经常巡查养殖贝类是否流失及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及时补苗和应对。清除敌害生物,将蟹、螺用网具或手工采捕清除。蓄水养蛤,要防滤水网破损,可利用夜间灯光诱捕敌害生物或定期排干池水驱赶抓捕。先将水位降至20-30厘米,用含氯石灰(水产用)全池泼洒,经6-10小时后引入过滤海水冲稀,排干水,经2-3个潮水反复冲洗即可。要注意观察水色变化,确保水色浅褐色。还要注意修补养殖池和堤坝,防止蛤蜊逃离等现象。此外,苗种播放前应清除玉螺、蛇鳗、海鲇和蟹类等敌害生物。

2)加强疫病预防。秋季是菲律宾蛤仔等埋栖性滩涂贝类奥尔森派琴虫病高发期,应加强对养殖滩涂区域的巡视。避免养殖贝类死亡腐败后相互感染,导致水质和底质污染。秋季也是其他寄生虫与微生物的快速繁殖期,应对养殖贝类有异常死亡的滩涂进行消毒灭菌,可用含氯石灰(水产用)泼洒消毒。

3.池塘养殖贝类生产管理:

1)水环境调控。秋季应密切关注池塘水环境条件,每半个月换水一次;善于利用加换水、增氧等措施。可以通过提高养殖池的水位来维持温度的恒定,确保池塘养殖贝类正常生长与存活。遇到强降雨等天气时应及时排掉上层低盐度海水,再引入海水提高池塘水位,或撒盐于池水中,以防止盐度偏低影响贝类生长存活。pH偏低时,可投放含氯石灰(水产用)进行调节。贝类养殖密度高时,可能导致滩面溶氧偏低,尤其是凌晨后半夜时,可利用增氧设施增加溶解氧含量。

2)饵料生物丰度调控。秋季需要促进池塘内自然饵料生长,以满足贝类生长所需要的饵料。当透明度低于30厘米时,应及时加换水适当降低饵料浓度。透明度低说明水太肥,水太肥有可能导致pH值过高,影响文蛤的生长。当发现池水黯淡无光泽,池塘下风处泡沫较多,水色浑浊不清,说明藻菌老化严重,可用含氯石灰(水产用)进行处理后重新培育自然饵料生物。

3)做好日常管理。每天观察养殖池塘贝类的生长存活情况,每15天测量一次贝类的生物学数据。每天上午8点、午后2点左右分别检测池塘养殖海水的温度、盐度、pH、透明度等,观察研判水色,并做好记录。同时定期对海水营养盐、COD指标进行测定,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养殖主体可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重点监测池水溶解氧浓度,尤其关注凌晨时的溶解氧浓度。极端天气时可以适当投喂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提高养殖贝类抗应激能力。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因来源无法定论的未署名作者,若有侵害您的利益或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