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538-8629068

联系我们


电   话:0538-8629068 
传   真:0538-8629069 

网   址:guotaiminan.net
技术咨询qq:2020720991 

泰安市国泰民安生物科技限公司

地 址:泰安市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

黄颡鱼与牛尾巴鱼的区别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行业动态

黄颡鱼与牛尾巴鱼的区别

发布日期:2025/8/2 8:39:08 点击:266

黄颡鱼,又叫黄辣丁,很多人都知道,另有一种和黄颡鱼极其相似的牛尾巴鱼则少有人知。我们俗称的牛尾巴鱼,正式名称为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又名乌苏里鮠,钝口拟鲿,别名有:牛尾巴、黄昂子、回鳇鱼 ,它是鲿科拟鲿属的一个物种。由于这两种鱼外观十分相似,非专业养殖人员,往往会混淆不清。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两者的区别,供大家参考。

 

 

一、乌苏里拟鲿

 

乌苏里拟鲿[cháng](学名: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又名乌苏里鮠(wéi)、牛尾巴、马钩子等,鲿科拟鲿属鱼类。主要分布于俄罗斯、韩国、朝鲜和中国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至珠江各水系。是一种底栖中型鱼类,喜栖息在河水缓流、水草茂盛的水域。畏高温喜阴凉,但对水温环境具有极好的适应性。一般白天活动相对较少,夜间活动旺盛。

 

形态特征与食性特点

 

形态:乌苏里拟鲿,"牛尾巴鱼",身体较长,前部宽厚,后部侧扁。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头宽显著大于头高,头扁平,头顶有皮膜覆盖,吻钝圆,口下位、横裂。前鼻孔呈短管状,与后鼻孔相距甚远。须4对,鼻须1对,鼻须末端后伸接近后鼻孔。背鳍刺强硬,其后缘仅具齿痕;胸鳍硬刺,后缘具锯齿。尾鳍浅凹,上片略长于下片,末端均圆钝。体背、体侧灰黄色,上部深于下部。腹部白色,背鳍、尾鳍末端为黑色。

 

食性:在鱼苗阶段,其主要食物是枝角类、桡足类、蚊类的幼虫以及水蚯蚓等。当鱼苗长至10厘米以上时,主要食物为摇蚊幼虫、蜻蜓幼虫及毛翅目、双翅目及蜉蝣[yóu]目等的幼虫及成虫,同时也开始摄食其它水生昆虫、鱼卵及小鱼小虾和蝌蚪等。

 

生长周期

 

乌苏里拟鲿是鲿科鱼类中生长速度最快的,一般个体重0.52公斤,最大个体重5公斤以上。一般3龄达性成熟。

 

 

二、黄颡鱼

 

黄颡[sǎng]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nián xíng mù]鲿科[cháng kē]黄颡鱼属,俗称黄辣丁、黄骨鱼等。黄颡鱼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在朝鲜、老挝、越南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也有分布。黄颡鱼作为新兴淡水养殖鱼类,是中国淡水名优养殖鱼类。2021年,全国黄颡鱼养殖总产量达58.78万吨。

 

形态:头大平扁。吻短。口裂大,下位。须4对。体裸露无鳞,体后半部分稍微侧扁。侧线完全。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有绒毛状细齿。眼中等大,侧上位。胸鳍硬刺发达,前后缘有锯齿。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尾鳍深叉形。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

图片

食性:黄颡鱼属于肉食性为主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孵化后3~5天以自身卵黄为营养,幼鱼喜食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成鱼以各种小鱼、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人工养殖时成鱼可辅以人工配合饲料。

 

生长周期: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为50100克时,即可成商品鱼,1龄鱼体重可达150~300g

 

 

三、牛尾巴鱼与黄颡鱼的区别

 

牛尾巴鱼和黄颡鱼相比,牛尾巴鱼的身体更长,尾巴更细,嘴也更窄一些。而黄辣丁的体型则比较短而粗,尾巴呈尖锐状,这是牛尾巴鱼和黄颡鱼的最大区别。

 

牛尾巴鱼的头宽显著大于头高,体背、体侧为灰黄色,腹部白色,背鳍、尾鳍末端为黑色。而黄辣丁的头要略大而纵扁,其背部为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

 

生长环境:乌苏里拟鲿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和东北的江河、湖泊里,而南方的一些自然水域内也有部分分布,但数量比较稀少,所以不常有。黄辣丁则分布于湖北、浙江、江苏、广东、江西等各地,通常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中,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为食。

 

 

  

   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